沈菊红:“开门第8件事——垃圾分类,是你事,是我事,也是大家事”
2019-08-13 浏览字号:【大】 【中】 【小】

  走进莘庄镇水清一村,小区门口宣传栏上挂着一幅宣传横幅,上面写着“开门第八件事——垃圾分类”。醒目的大字引起了进出居民注意,不时有居民边走边读,读完后会心一笑。原来,这是闵行区人大代表沈菊红常挂在嘴边的话。

  沈菊红既是区人大代表,又是水清一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在推进小区垃圾分类工作中,沈菊红未雨绸缪、雷厉风行,居民们私下称她为“急代表”,现在她又在酝酿提出关于垃圾分类绿色账户的书面意见。

未雨绸缪

势在必行,等不了

  水清一村有居民1248户,原有19个垃圾桶点位和一个垃圾厢房,早在5年前,小区就开始在居民中宣传垃圾分类。“那时候,还没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四分法,只鼓励居民开展干湿分类。”沈菊红说,在今年举行的区、镇人代会上,获悉垃圾分类相关情况后,她就开始谋划。

  沈菊红第一时间把要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情况告诉了居委会其他干部,在小区的“三长”会议后,定下了在2月28日前将19个点位上的38只垃圾桶全部撤除的目标。

  2月22日张贴通知、28日全部撤桶。一周时间,除了在楼道宣传栏,小区主干道张贴通知外,还要走进1248户居民家中,上门宣传,沈菊红心里没有底。“作为区人大代表,水清一村也是自己的选区,居民都很熟悉,一定要做到一户不落。”在沈菊红的带领下,居委会的干部放弃了周末休息时间,挨家挨户将撤桶宣传资料送到居民手中。

  2月28日,38只垃圾桶统统撤掉了,沈菊红心中担忧的乱丢垃圾遍地开花情景并没有发生。沈菊红心中明白,正是近几年不间断地宣传,让大家已经有了分类意识,撤桶前过细的群众工作也发挥了主要作用,每户居民都清楚知晓了撤桶时间和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

雷厉风行

轮流守候,盯着看

  水清一村是个老小区,临近莘庄地铁站北广场,这里出租的房屋最多时候有450多户,居住人员流动极高。刚撤桶时,志愿者在小区巡查中,也常遇到一时找不到集中投放点而随手丢弃的情况,还有的居民是嫌投放地点较远而随手一扔。面对这种情况,沈菊红总是告诉大家,及时提醒一下,我们志愿者先第一时间帮忙捡走分类投放。

  居民志愿者李金福找到了沈菊红,告诉她4号和5号之间的垃圾桶撤掉后,每天都会有几包居民丢弃的垃圾袋,也一直搞不清是哪户居民所扔。

  为了了解是谁丢弃的垃圾,沈菊红借助美丽家园建设修建的监控探头,发现同一中年男子多次将快餐盒剩饭混合垃圾扔在楼下,而志愿者却没有遇见过此人。“他多在凌晨时候将垃圾扔在楼下原来摆放垃圾桶地方,最早一次是凌晨4点30分。”沈菊红说,通过派出所大数据查询,了解到是4号楼的一位租户,在经过电话沟通劝阻后,再也没有发现他乱扔垃圾了。

  “许多居民经过提醒,看到志愿者们默默捡走垃圾投放,就不会再有第二次了。”沈菊红一直认为,垃圾分类开始阶段,对待还未养成垃圾分类的居民要柔性为主,刚性为辅。针对4号5号楼情况,她带着志愿者每天早上7:00——9:00,轮流守候,在现场盯看劝阻。志愿者的劝阻,让楼下乱丢垃圾情况大为改观。

书面意见

绿色账户,智能化

  在水清一村,每户家庭都有一个绿色积分账户,在分类投放垃圾时,志愿者会根据垃圾分类情况,现场为居民扫码积分。绿色账户积累的积分,达到一定分值可兑换相应礼品,有效调动了居民积极性。

  但这也带来了麻烦,在早晚分类投放时间段,必须要有志愿者在一旁守候。水清一村的垃圾投放点,原有一名志愿者进行绿色账户扫码服务。但时间长了,一个人很难坚持下去。“如果有60名志愿者来轮流提供扫码服务,每人每个月只需要轮流值班一次。”沈菊红动足了脑筋,这样一来就可以减轻了志愿者的压力。可一下子上哪里找那么多的志愿者呢?

  水清一村是个成熟小区,也是个熟人社区。凭借人大代表与选民的熟悉,还有小区在职党员、在册党员、党员志愿者、楼组长、居民志愿者等众多资源,沈菊红把能想到的人的联系方式都找来了。一天半时间里,从早到晚拨打电话,当还差最后一名志愿者时,已经是半夜10点多了。电话是打还是不打呢?通过微信语音留言,沈菊红把信息发出去了。第二天一早,看到信息的钟晔阿姨,立即给沈菊红打电话:“没问题,这个志愿者我来当”。

  “现在别的区有小区已经在试点配备绿色账户终端智能挂壁式刷卡机器,有了这样的智能机器既可以减轻志愿者刷卡压力,也可以同时判断居民是否正确分类投放垃圾,主动进行绿色账户积分。”沈菊红说,自己正在酝酿一篇书面意见,就是关于在全区试点推广这样的机器,打算在即将举行的区六届人大六次会议期间正式提交。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1508号-1
访问人数: